7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2年第8号公告发布国家标准《GB/T41572-2022脉冲激光时域主要参数测量方法》。该项国家标准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
7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2年第8号公告发布国家标准《GB/T41572-2022脉冲激光时域主要参数测量方法》。
该项国家标准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等12家单位共同起草。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麻云凤、研究员樊仲维、研究员吴爱平、工程师赵鹏、工程师程旺、副研究员郭广妍、工程师白芳先后参与了本项标准的制定工作。
该项标准于2019年7月立项,历经3年完成制定,将于2023年2月1日开始实施。本标准规定了脉冲激光时域主要参数的术语和定义,描述了主要参数特性,规定了脉冲激光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本项标准适用于持续时间3fs到0.25s范围内的脉冲激光时域主要参数测量,脉冲宽度0.25s以上的激光可参照执行。
该项标准制定了脉冲激光时域参数测量方法,包括:脉冲上升、下降时间,脉冲宽度(光电探测器法、自相关法、FROG法、SPIDER法),脉冲重复频率,电信号与光信号时间抖动,光信号时间抖动。
该项标准的制定为我国周期调制激光器、纳秒激光器、皮秒激光器和飞秒激光器的激光时域参数提供了测试依据。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的前身是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主要承担我国空天信息领域前沿研究以及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攻关,重点解决空天信息在国防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系统性问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于2014年落户园区,目前已形成300余人规模的研发队伍,承担国家及地方重点项目10余项。此次启用的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苏州研究院是原电子所为满足国家国防安全战略科技需求,与园区合作的重要成果。
苏州研究院是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除北京之外的第二个研究基地。“这里人才储备丰富,上下游产业链完善,非常适合前沿研究与成果落地。”据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长吴一戎介绍,空天数据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在城市的智能化、交通,还是在减灾以及规划领域,都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与园区的深度合作,破解基地、人才等发展瓶颈,释放创新生产力,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承载平台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目前,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在产业化方面已开始了诸多探索,与包括华为在内的园区多家企业以及近10家大院大所开启深度合作,并且成功孵化出3家产业化公司和一家基金公司落地园区。
未来,研究院将近一步招才引智,形成超过1000人规模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卓越、流动有序的高水平研发队伍,打造运行管理体系先进高效、重大任务保障有力、并与地方发展紧密融合的高水平研究机构,瞄准前沿方向,催生和布局一流产业。此外,研究院还将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加强与园区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的产业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