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兰晓禾在北京崇文门附近的一家超市购物,她在食品货架前选了两袋标有“绿色有机食品”的坚果,在餐具货架前选了一个印有环保标识的塑料餐盒,随后又在货架上对比了3个不同品牌的插线C认证且外包装更为精致的那个,一并放入购物车。
2013年4月起,韩一鸿开始帮助表哥打理一家保健品公司,他发现其他厂家的同类产品大多比自家的贵,销量却很好。除了花哨的包装,那些产品大多印有权威机构的认证标识,如有机、绿色、ISO9001、ISO22000等。韩一鸿上网检索“认证”,蹦出来的“认证产品”琳琅满目,他尝试着拨通了一家认证咨询机构的电话。
这是两个时空维度的画面,兰晓禾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标识衡量产品价值,进而决定是否购买;韩一鸿则希望通过办理权威机构的认证,强化自家产品的美誉度和诚信值,吸引更多的客户。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认证标识背后隐藏着诸多不为大众所知的秘密。
认证咨询公司的客服人员为韩一鸿推荐了几款“认证产品”,建议他先做一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称该认证的含金量较高,市场认可度也很好,报价为9000元,花了钱就可以代办,并保证省事、省心、包通过。
韩一鸿称要和领导商量之后再做决定,于是,客服人员补充说,如果做一个“三标”价格还可以优惠。“三标”就是涵盖3项标准,即ISO9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韩一鸿听后动了心,放下电话就找表哥商量。
让韩一鸿意外的是,表哥不但不同意,还把他批评了一顿,觉得他不务正业,“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花那冤枉钱干啥!”认证一事就此搁浅。
此后几天,韩一鸿陆续接到认证咨询机构打来的电话,询问他有无办理认证意向,有意可以见面详谈,价钱好商量。在一一谢绝后,韩一鸿开始留意同类产品外包装上的认证标识。后来,只要是带有认证标识的药品、食品、电器、家具等,他都开始关注。韩一鸿发现,这些认证比较乱,除了一些强制性的产品认证外,大多数的认证花钱就能办。
事实果真如此吗?《民生周刊》记者以某保健品公司负责人的身份,拨通了一家名为北京伟业中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电话,公司负责人朱敏在电线认证,“这个认证对于企业来说必不可少,一定要做”,她给的报价为8000元。
至于“三标”费用,朱敏告诉记者,三标中除了ISO9001,其他两项都要超过8000元,不过直接做“三标套餐”,价格可以优惠到2.4万元。得知记者“不差钱”,朱敏又向记者推销3A认证,其解释为: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可,报价为1.2万元。朱敏表示,把资料准备齐全,咨询公司可以全程代办,保证顺利通过。
随后,记者再次以上述身份拨通了北京博元联标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电话,一位郑姓负责人表示,做ISO9001一项的报价为9000元,前提是要出具一些硬性的文件,如生产许可和检验报告。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在某些方面达不到要求,产品检测报告也没有,郑姓负责人随即表示,产品送检和认证办理可以同步进行。记者说担心产品可能不会通过检验,为进一步打消记者顾虑,郑姓负责人直言:“这就要看你的能耐和关系了。”
接下来,记者又以某肉制品加工厂负责人的身份,向北京三联恒信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咨询。该公司职员李阳表示,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都可在该公司委托办理。大体流程是:双方签订认证委托合同,咨询公司派咨询人员到企业编制审核所需资料,资料完成后,国家注册审核人员到现场进行审核,如涉及绿色和有机认证则需要抽检,审核通过后颁发相关证书和标识。
在咨询中,记者多次表示目前生产状况不佳,称审核达标有难度。李阳坦言,质量认证问题不大,绿色和有机认证两项的现场审核问题也不大,只有产品抽检环节不可预测。不过,他也透露,“正是因为产品抽检不受人为掌握,有些企业非常聪明,只做一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就是ISO22000认证。这个认证没有产品检测项目,超市也认可,并且能确保一次通过。”李阳告诉记者,上述相关项目的全套费用在2.5万元左右,根据记者描述的肉制品公司状况,李阳建议只做ISO22000一项即可。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直接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并不具备可行性,因为认证体系要求企业需进行一系列专业培训与体系建设,而这些必须在专家指导下才能完成。于是,委托认证咨询机构代办就成了多数企业的选择。
据了解,经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批准的认证咨询机构,虽然不具备认证资格,但其咨询服务中可以包括受企业委托代为办理认证申请手续的项目。
调查发现,一些正规的认证咨询公司,会帮助企业建立相关文件和体系,最终达到认证标准。而一些非正规认证咨询机构仅是从检测报告、文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能够通过认证的证明材料。尽管如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不得不将认证费用纳入自己的经营成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相关规定,企业在获取认证之后,每年需要进行一次认证审查,3年后还需要一次全方位的资质复审。任何一次审查未通过,轻则责令整改,重则吊销认证证书。这样的规定也催生了后续的认证维护业务。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公司委托咨询公司负责认证维护,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维护费用,咨询公司就可以保证每次审查都能顺利通过。通过这些代办机构服务的企业,大多是达不到认证要求,或是在标准线上徘徊的小企业。而在办理认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咨询费、培训费、服务费,却让一些认证咨询机构挣得盆满钵满。
《民生周刊》记者向北京翰之林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咨询时,上述说法得到了验证。该公司负责人在给记者推荐相应的“认证套餐”后,还强调,在办理认证服务期间,企业必须指派一到两名工作人员参加咨询机构组织的培训,产生的培训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
“质量、环境、健康,总的费用要3万元吧!”这是南京言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给出的报价,类似的认证咨询机构大多强调,“时间短、包通过”!据了解,这些认证机构给出的价格一般不会高出官方认可机构的报价。某些不正规的认证公司,收费标准则取决于自身的包装水平和业务员的营销能力。
而对于急需认证的中小企业,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认证咨询机构需要依靠企业的认证业务获取利润,企业也需要认证咨询机构帮助自身增强竞争力,正是因为怀揣着这样的利益诉求,企业和机构共同炒热了认证市场。
据了解,在中国仅是以ISO开头的认证,除了ISO9000、ISO9001,还有ISO14001、ISO22000、ISO14064等,而这仅仅是整个质量认证体系的一小部分。至于TL9000、ICTI、SGS、FSC、ITS等认证在咨询和代理机构口中统统被说成“权威机构认证”。
资料显示,经官方许可的认证有28种,每一种认证下又细分为诸多小类,几乎涵盖企业从生产、管理到销售的所有环节。以肉制品公司为例,可供选择的除有机产品认证外,还有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售后服务评价体系、企业良好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10余种认证。当然,这些认证还不包括认监委许可之外的“野认证”。
消费者在查看一个认证标识时,很少会关注背后的认证机构。因此认证市场上便出现了以“卫生安全产品”代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安全健康家具”替代“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乱象,以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逃过产品检测环节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通过调查,《民生周刊》记者发现,在种类繁多的认证中,除了QS、3C等少量强制性认证,大多数认证可由企业自主选择。经过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可作为鉴定认证出身是否正规合法的标准。而目前市场上名目繁多的认证,其来源远在这些官方认证之外,一些咨询机构和代理公司正是以此谋利。于是,本应该经权威机构认证的“诚信代码”变成了可以明码标价的物品,随意贩卖。
规范市场、保障产品安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追问任何一个认证项目在中国诞生的初衷,都可以听到类似的字眼。然而,认证咨询机构的不规范操作,使得认证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一些“认证产品”在诞生的那一刻已经背离了认证初衷。
4月底,韩一鸿帮忙打理的保健品公司销量堪忧,他终于说服表哥,按照某咨询公司的建议,花2万余元做了一个“三标套餐”。韩一鸿说,两个月后就可以顺利取得“权威机构”的认证了。
5月17日,兰晓禾和往常一样,在周末的午后来到超市,她在一个个货架前选择产品,总要仔细看看产品是否有认证标识,她坚信有权威机构认证的产品才信得过。
2014年5月,兰晓禾在北京崇文门附近的一家超市购物,她在食品货架前选了两袋标有“绿色有机食品”的坚果,在餐具货架前选了一个印有环保标识的塑料餐盒,随后又在货架上对比了3个不同品牌的插线C认证且外包装更为精致的那个,一并放入购物车。
2013年4月起,韩一鸿开始帮助表哥打理一家保健品公司,他发现其他厂家的同类产品大多比自家的贵,销量却很好。除了花哨的包装,那些产品大多印有权威机构的认证标识,如有机、绿色、ISO9001、ISO22000等。韩一鸿上网检索“认证”,蹦出来的“认证产品”琳琅满目,他尝试着拨通了一家认证咨询机构的电话。
这是两个时空维度的画面,兰晓禾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标识衡量产品价值,进而决定是否购买;韩一鸿则希望通过办理权威机构的认证,强化自家产品的美誉度和诚信值,吸引更多的客户。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认证标识背后隐藏着诸多不为大众所知的秘密。
认证咨询公司的客服人员为韩一鸿推荐了几款“认证产品”,建议他先做一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称该认证的含金量较高,市场认可度也很好,报价为9000元,花了钱就可以代办,并保证省事、省心、包通过。
韩一鸿称要和领导商量之后再做决定,于是,客服人员补充说,如果做一个“三标”价格还可以优惠。“三标”就是涵盖3项标准,即ISO9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韩一鸿听后动了心,放下电话就找表哥商量。
让韩一鸿意外的是,表哥不但不同意,还把他批评了一顿,觉得他不务正业,“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花那冤枉钱干啥!”认证一事就此搁浅。
此后几天,韩一鸿陆续接到认证咨询机构打来的电话,询问他有无办理认证意向,有意可以见面详谈,价钱好商量。在一一谢绝后,韩一鸿开始留意同类产品外包装上的认证标识。后来,只要是带有认证标识的药品、食品、电器、家具等,他都开始关注。韩一鸿发现,这些认证比较乱,除了一些强制性的产品认证外,大多数的认证花钱就能办。
事实果真如此吗?《民生周刊》记者以某保健品公司负责人的身份,拨通了一家名为北京伟业中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电话,公司负责人朱敏在电线认证,“这个认证对于企业来说必不可少,一定要做”,她给的报价为8000元。
至于“三标”费用,朱敏告诉记者,三标中除了ISO9001,其他两项都要超过8000元,不过直接做“三标套餐”,价格可以优惠到2.4万元。得知记者“不差钱”,朱敏又向记者推销3A认证,其解释为: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可,报价为1.2万元。朱敏表示,把资料准备齐全,咨询公司可以全程代办,保证顺利通过。
随后,记者再次以上述身份拨通了北京博元联标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电话,一位郑姓负责人表示,做ISO9001一项的报价为9000元,前提是要出具一些硬性的文件,如生产许可和检验报告。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在某些方面达不到要求,产品检测报告也没有,郑姓负责人随即表示,产品送检和认证办理可以同步进行。记者说担心产品可能不会通过检验,为进一步打消记者顾虑,郑姓负责人直言:“这就要看你的能耐和关系了。”
接下来,记者又以某肉制品加工厂负责人的身份,向北京三联恒信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咨询。该公司职员李阳表示,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都可在该公司委托办理。大体流程是:双方签订认证委托合同,咨询公司派咨询人员到企业编制审核所需资料,资料完成后,国家注册审核人员到现场进行审核,如涉及绿色和有机认证则需要抽检,审核通过后颁发相关证书和标识。
在咨询中,记者多次表示目前生产状况不佳,称审核达标有难度。李阳坦言,质量认证问题不大,绿色和有机认证两项的现场审核问题也不大,只有产品抽检环节不可预测。不过,他也透露,“正是因为产品抽检不受人为掌握,有些企业非常聪明,只做一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就是ISO22000认证。这个认证没有产品检测项目,超市也认可,并且能确保一次通过。”李阳告诉记者,上述相关项目的全套费用在2.5万元左右,根据记者描述的肉制品公司状况,李阳建议只做ISO22000一项即可。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直接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并不具备可行性,因为认证体系要求企业需进行一系列专业培训与体系建设,而这些必须在专家指导下才能完成。于是,委托认证咨询机构代办就成了多数企业的选择。
据了解,经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批准的认证咨询机构,虽然不具备认证资格,但其咨询服务中可以包括受企业委托代为办理认证申请手续的项目。
调查发现,一些正规的认证咨询公司,会帮助企业建立相关文件和体系,最终达到认证标准。而一些非正规认证咨询机构仅是从检测报告、文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能够通过认证的证明材料。尽管如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不得不将认证费用纳入自己的经营成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相关规定,企业在获取认证之后,每年需要进行一次认证审查,3年后还需要一次全方位的资质复审。任何一次审查未通过,轻则责令整改,重则吊销认证证书。这样的规定也催生了后续的认证维护业务。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公司委托咨询公司负责认证维护,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维护费用,咨询公司就可以保证每次审查都能顺利通过。通过这些代办机构服务的企业,大多是达不到认证要求,或是在标准线上徘徊的小企业。而在办理认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咨询费、培训费、服务费,却让一些认证咨询机构挣得盆满钵满。
《民生周刊》记者向北京翰之林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咨询时,上述说法得到了验证。该公司负责人在给记者推荐相应的“认证套餐”后,还强调,在办理认证服务期间,企业必须指派一到两名工作人员参加咨询机构组织的培训,产生的培训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
“质量、环境、健康,总的费用要3万元吧!”这是南京言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给出的报价,类似的认证咨询机构大多强调,“时间短、包通过”!据了解,这些认证机构给出的价格一般不会高出官方认可机构的报价。某些不正规的认证公司,收费标准则取决于自身的包装水平和业务员的营销能力。
而对于急需认证的中小企业,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认证咨询机构需要依靠企业的认证业务获取利润,企业也需要认证咨询机构帮助自身增强竞争力,正是因为怀揣着这样的利益诉求,企业和机构共同炒热了认证市场。
据了解,在中国仅是以ISO开头的认证,除了ISO9000、ISO9001,还有ISO14001、ISO22000、ISO14064等,而这仅仅是整个质量认证体系的一小部分。至于TL9000、ICTI、SGS、FSC、ITS等认证在咨询和代理机构口中统统被说成“权威机构认证”。
资料显示,经官方许可的认证有28种,每一种认证下又细分为诸多小类,几乎涵盖企业从生产、管理到销售的所有环节。以肉制品公司为例,可供选择的除有机产品认证外,还有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售后服务评价体系、企业良好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10余种认证。当然,这些认证还不包括认监委许可之外的“野认证”。
消费者在查看一个认证标识时,很少会关注背后的认证机构。因此认证市场上便出现了以“卫生安全产品”代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安全健康家具”替代“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乱象,以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逃过产品检测环节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通过调查,《民生周刊》记者发现,在种类繁多的认证中,除了QS、3C等少量强制性认证,大多数认证可由企业自主选择。经过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可作为鉴定认证出身是否正规合法的标准。而目前市场上名目繁多的认证,其来源远在这些官方认证之外,一些咨询机构和代理公司正是以此谋利。于是,本应该经权威机构认证的“诚信代码”变成了可以明码标价的物品,随意贩卖。
规范市场、保障产品安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追问任何一个认证项目在中国诞生的初衷,都可以听到类似的字眼。然而,认证咨询机构的不规范操作,使得认证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一些“认证产品”在诞生的那一刻已经背离了认证初衷。
4月底,韩一鸿帮忙打理的保健品公司销量堪忧,他终于说服表哥,按照某咨询公司的建议,花2万余元做了一个“三标套餐”。韩一鸿说,两个月后就可以顺利取得“权威机构”的认证了。
5月17日,兰晓禾和往常一样,在周末的午后来到超市,她在一个个货架前选择产品,总要仔细看看产品是否有认证标识,她坚信有权威机构认证的产品才信得过。冲压方螺母